在位于山西省的朔州市,一项煤矸石转化新兴起的产业的探索,正在悄然上演。这座曾因煤电资源丰富而饱受煤矸石困扰的城市,如今通过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,将昔日的“废物”成功转化为价值十足的新产品。2023年3月2日,记者走进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,目睹了这一神奇的转变。在这条烟雾缭绕的生产线上,工人们把煅烧过的高岭土放入制浆罐中,经过一系列精细的工艺处理,最终形成了高的附加价值的石油催化剂,附加值竟然提升了三倍。
李亚军,总经理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,他表示这条生产线万吨煤矸石“变废为宝”。而在朔州,像山西晋坤矿产品这样的企业已达86家,依托煤矸石的综合利用产业正在迅猛发展,成为了市内重点的高的附加价值新兴产业。
朔州素来是煤电能源的典型大市,每年原煤产量超过2亿吨,伴随而来的煤矸石则超过3300万吨,巨大的固废量给生态环境带来不小压力。为了应对这样的一种情况,朔州市迫切地需要发展综合利用产业来消化这些工业固废。作为国家工信部认定的首批工业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,朔州市将固废综合利用产业的发展视为转型的关键突破,从始至终坚持多渠道拓宽固废的利用方式、研发资源化新技术。
目前,朔州已建立3个特色固废园区,汇聚了86家煤矸石综合利用企业、73家粉煤灰综合利用企业和11家脱硫石膏综合利用企业。煤矸石的利用已经从简单的能源转化扩展到7大领域200多种产品。这其中,煤矸石发电、煤矸石制材等四大产业集群诞生,形成了资源流转的新模式——从资源到产品,再到废弃物,最后再资源化,这样的循环经济发展路径正成为朔州的新名片。
数据需要我们来关注。以年均消纳煤矸石超过2100万吨、粉煤灰达1000万吨的成就,朔州的固废综合利用率已从“十二五”末的不足40%提升至目前的73%。这是怎样的成就啊!为实现这一目标,朔州市在规划上有着高起点,推进上务求集群化,规绘了包括朔州神电固废综合利用园区、怀仁宏利再生综合利用工业园等特色固废园区,为整个市的工业固废资源化利用打下了坚实基础。
为进一步提升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的技术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,朔州市连续举办了11届国际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大会,吸引了众多行业专家和学者。在此过程中,山西省重点实验室和新型功能炭材料工程技术中心的落成,与16所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,使得朔州市在固废资源化综合利用方面的研发能力得到大幅提升。
如今,煤矸石的利用模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。从传统的墙材生产跨界到了新材料、陶瓷、耐火保温材料、装饰材料等多个领域,实现了“吃干榨尽”的全方位资源化利用。全市当前具备的年产27亿块煤矸石烧结砖、45万吨煤矸石煅烧高岭土、10.4亿块粉煤灰蒸压砖、400万平方米透水砖、30万吨耐火材料等的生产能力展现了其环保与经济双重价值。
在山西晋坤矿产品股份有限公司的研发实验室,煤矸石已经焕然一新。通过技术突破,企业成功开发了催化剂、颜料、橡胶等22种高的附加价值新产品,大范围的应用于涂料、化妆品等领域,展示了煤矸石除了发电、建材以外的更广泛应用前景。这条多元化、高的附加价值的综合开发利用道路,正是朔州对未来绿色经济的有效探索。
总的来看,朔州通过对煤矸石的创新转型,已经走出一条资源再利用的成功之路。环保与经济的双重效益,不仅为当地产业体系调整注入新动力,更为全国的固废资源综合利用提供了生动范例与经验。未来,曲折的资源综合利用之路将愈发光亮,等待更多的探索与开拓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加多